墓地续租收管理费 2024年清明节返乡杂记

hvands

GZ13体育新闻网

墓地续租收管理费 2024年清明节返乡杂记

前几天,清明节,我回到了家乡。 当天有雾,高速公路封闭。 一大早我就醒了,独自低速行驶。 路上有很多汽车。 我比平常多走了一个小时,但并不觉得远或慢。 很悠闲,十点左右我们就到了。

(一)

我们和早先回来的一些长辈一起去扫墓,在上面铺上新土,烧纸祭奠祖先。 确实可以说他们是“祖先”。 图里离我最近、唯一有记忆的就是“四爷”。 其实他们就是曾祖父,我们这里称他们为“大师”。 兄弟有五个,只有老大,我的祖父,生了两个儿子——我的叔叔和我的祖父。 有些人英年早逝,没有留下子嗣,有些人生下的女儿远走他乡,从此杳无音讯。 还有两个女儿——我们向不远处的老阿姨求婚,我们也经常交往。 。

叔叔和爷爷都是民国出生的。 叔叔和奶奶今年92岁了,爷爷奶奶也87岁了。 4位老人均无严重健康问题。 这对子孙来说是一件幸事。

我的“四爷”只有一个女儿,嫁到了远方。 我的祖父和他的两个兄弟供养他直到他去世。 他一定已经80多岁了。这几乎是我对我们家的记忆的来源。 四爷除了拄着拐杖去爷爷、叔叔家吃饭外,还用一根枣木拐杖看护着他前山上的几棵“小果”树。 每当他遇到我们小孩子偷水果时,他就会挥舞着拐杖,大喊大叫,小步追赶我们。 我们会匆匆四散,但他当然追不上。 他给我们带来了童年的欢乐,或许也用它来排遣晚年的孤独。

在祭拜的祖先中,我只对“四老”有一点印象,但我知道我们的祖先很穷。 一直到我曾祖父“四老”那一代,我们还是靠租邻村的土地。 我们靠家里的土地谋生(我们村的土地基本属于邻村的几个地主)。 秋收过后,冬天来了,我闲下来了,爷爷被雇主雇来赶驴,帮他收房租,挣点吃的喝的。

我的曾祖母去世得很早,留下两个孩子无人照顾。 我的曾祖父结婚是因为继母对两个孩子不好。 当我的曾祖父知道后,他把她赶走了,再也没有娶她。 他一个人抚养两个孩子。 想必他也受了很多苦。

上述家族史我是零零碎碎听说的。

1947年,红军——此时应该叫人民解放军——来到我们村,进行土地改革。 他们没收了地主的所有土地,分给穷人。 我们的祖先也分到了一份,据说还有两处土窑洞。 红军走后,白军又来了,把它夺了回来。 经过几次迭代,终于稳定下来,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。

所以农民从心底里说共产党好。 郏县、高家堡解放后,我们村民也被分配到支援前线的任务。 我们扛着粮食和自制的布鞋、担架等军需物资,翻山越岭,步行数日、十几日,支援红军。 这是当时真实的现实。 在发生的事情中。

几年前,我在参观郏县神泉堡革命旧址时,又听到了类似的故事,与我以前所了解的情况大体一致。

新中国成立后,战乱纷争的时代终于结束,社会重新走向稳定。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,没有比社会稳定更好的福利了。 不是有句话叫“宁做太平狗,不做乱世人”吗? 这是千百年来老百姓忍辱负重、饱经磨难的血泪凝成的座右铭!

此后,仅用了几年时间,我国人均寿命、孕产妇死亡率、婴儿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标实现了巨大跨越,基本建立了覆盖绝大多数人口的初级卫生保健体系。 目前,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8岁,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.5岁。 解放前,这个数字只有35人,大多数人活不到四十岁。

1949年以来,我国经历了三个生育高峰期,即1950-1960年、1962-1972年、1980-1990年。

我家的父亲大多出生在第一个巅峰期和第二个巅峰期初期。 大父亲有六男一女,爷爷有四男三女,十个兄弟,四个姐妹。 后来,随着家族的分散,人口也多了,成了村里颇有声望的大家族。

几年前,网上有一个所谓的“历史发明家”,说那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了这么多人,而且他有鼻子有眼睛,但我从来不相信。

在我的记忆中,过年和清明节扫墓是最隆重的。 一群孩子跟着大人,分享祭品,点纸,磕头。 我们参观坟墓的地方有三个。 上面提到的我的“四爷”所在的地方,有五个兄弟和他们的父亲——我祖父的祖父。 你还能认出谁是谁吗? 如果你的号码正确的话,还有另外两个地方。 我不知道细节。 我只知道他们是我们的祖先。 不仅我不知道,我的父母和我的爷爷也说不出来。 尤其是前山墓址上,每座墓穴都明显凸起。 这是每年加土的结果,但没有人知道祖先是多少代以前的。 根据墓葬的排列,我们推测其年代至少有十几代。 那是200多年前的清朝。 奇怪的是,我们生活了这么久的祖先仍然享受着他们远方后裔的纸火。

写到这里,我突然想起这两天看到的一则新闻。 我忘了是在哪个城市了,据说有些楼盘里,生者和死者是邻居。 有些人买房子不仅仅是为了住,更是为了安放死者的棺材。 原因是,在城市买墓地,只有20年产权,每年还要交管理费。 一代、两代还好,三代之后,你就不知道他们在哪里了。 谁来付你管理费? 如果交了费用墓地续租收管理费,就会被当作无主墓地,推平后卖掉,尸骨粉碎,骨灰撒落。 死后不会有平安。 于是干脆多花点钱买了一套70年产权的房子作为墓地。 底下不少评论表达了对此的理解。 这不是很奇怪的事情吗!

(二)

发生这么多奇怪的事情并不奇怪。 比如现在很多农村,包括我们村,又开始用大锅吃饭了,这叫幸福灶。 这种事情以前只在历史书上见过,但几十年的轮回之后,又在现实中发生了。

参观完坟墓后,就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了。 我们又回到了村委会。 晚饭前,我们在等几个从城里回来的人。 我们和父母一起决定,与其等待,不如去附近的新菜湾村给外国人送食物。 去坟墓然后去新菜湾村吃一顿大锅饭也是一样的。

车程仅需十分钟左右。

新菜湾村是一个大村,户籍人口1000多人。 人们都搬进城里了,房子里住的一般是七人、八人、二十人、三十人。 今天那里的人还蛮多的。 据说早上光是吃饭就有七八百人了。 平时冷清的村庄突然变得热闹起来。 当然,不仅有村里的人,还有很多像我这样没有纳入户口的女客人和亲友。 现在,人们不再关心吃喝。

到处都是汽车,横横竖直,占尽了一切机会,将记忆中相对宽敞的村庄填满,变得十分局促,给人一种不协调的感觉。

至于人,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。 一是村委会大院——与改造后的村幸福大院融为一体。 村里的秧歌队在城里排练结束后,就搬到村里,为从城里回来的村民表演。 第二,离村委会不远,有一处供奉神灵的地方。 硝烟缭绕,现场人来人往,熙熙攘攘。 相反,那是我记忆中的剧场场景,人头攒动,座位稀稀拉拉的有几个观众,似乎在支持舞台上的演员。

很明显,唱戏这个曾经是农村最重要的文化活动,已经失去了聚集群众的功能,农民在这个过程中也失去了看戏的兴趣。 这部戏没有人看,但人们对神的信仰依然存在,而且表面上似乎越来越强烈。 因此,无论你称这个东西为传统还是迷信,都不妨碍它在乡村治理和道德教育中仍然具有强大的功能。

长桌上有一锅米饭,一锅素炖菜,还有一锅炖菜。 来的人都是亲戚,人人有份,可以为自己服务。 吃饭的人很多,人们不断地往盆里盛米和菜,让盆子吃饱。

吃完晚饭,我去给爷爷和三叔烧纸坟。 我十岁时,祖父去世了。 他去世时享年57岁。 他年纪不大。 我记得他是一位非常友善的老人,非常爱我。 不知道为什么,照片里的爷爷总是皱着眉头。 三叔前年腊月去世了。 他也五十多岁了。 15岁时离家出走,一生漂泊不羁。 听有人说他“本事很大”,也有人说他是“骗子”,但似乎他并不在意世俗的看法,最终还是遵循了世俗的规则。 按照自己的节奏走完人生。 三叔走后,我认真地思考了他的人生。 他是一个按照感性原则活到极致的人。 从这个角度来说,他是一个勇敢的人,虽然他不是一个智者。 而我们呢,我们按照书本生活,以为自己是理性的,但实际上却把胆怯误认为智慧,并以此来安慰自己、欺骗自己,只是为了生存。

与我父亲的血统不同,我的母系祖先曾是周边地区著名的地主。 土改后,家庭财产被没收。 到了祖父那一代,他几乎成了极贫户,至今还没有恢复过来。

扫完坟,时间还早,我就去三爷爷和舅舅家看望。 小时候,我在新菜湾村度过了很多时光。 我爬树,抓鸟,养兔子,拔草,有感情。 三爷爷的房子还是原来的地方,依然保持着整洁。 后来舅舅搬到了现在的住处,是一个四孔的独洞窑洞。 地处山坳,三面环山,全是农田。 地上长满了枣树、果树、桃树和各种树木。 前有沟,下有泉。 他打了一口井,安装了一台水泵来抽水。 简易门外有一棵大杏树,树冠如伞。 这个季节,杏花刚刚绽放,落花色彩斑斓,铺满泥土院子,清新别致,充满田园风情。

(三)

晚餐就回到村里了。 60、70人吃的是肉汤和面条。 今天是清明节,回来的人很多。 平时没有那么多人。 大锅饭,准确的说,是“老年幸福灶”墓地续租收管理费 2024年清明节返乡杂记,专门为65岁以后的老年人开设的,年龄以下的人没有资格吃。

幸福院最早设在村小学内,兼作村委会办公和会议之用。 后来,因为没有学生了,学校就关闭了。 几年来,借助加强基层党建阵地的东风,拆除了旧窑洞,在原址上新建了两层村委会办公室。 去年,神木市在全市部分地区实施了老年幸福家园工程。 我的村庄有幸被选中。 在原址附近新建了几间房间,修建了围墙和大门,并按照工程标准重新设计装修,配备了厨房用具,雇用了人员,总体来说,应该是一笔不小的投资。 村里人并不清楚具体情况,因为该项目是由市民政局直接实施的,“投资大概在100万以上”。

墓地续租收管理费 2024年清明节返乡杂记

最少,按100万计算,339幸福源光是支出就达3.4亿元,这还不包括大米、蔬菜、工资等其他费用。

神木市就有这个条件。

2023年,神木市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2000,达到2200亿元以上,占榆林市的34%、陕西省的6.8%。 财政总收入将超过950亿元,地方财政收入也将超过230亿元。 全县经济综合竞争力位居西部第一、全国百强县。

榆林其他县区无法与神木相比。 榆阳区幸福园起步较早,但数量没有神木那么多。 在其他条件稍好的县区,如定边、靖边和一些农村地区,也建起了幸福园。 但据我了解,由于预算限制,其投入运营的比例并不高。

因此,发展是基础、硬道理。 从全国层面看,从1978年到2023年,45年间,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8.9%,规模增长了47倍。 在人类经济史上,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在如此长的时间内保持如此高的经济增长速度。

这也是为什么长辈们总是说“生活比以前好多了”的深层逻辑。

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,增速有所放缓。 然而,上个月召开的全国两会“综合考虑国内外形势和各种因素,兼顾需要和可能性”,“考虑促进就业增收、防范化解风险的需要,符合“十四五”规划“符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”、“兼顾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,体现积极进取的要求”,是极其重要、非常重要的。将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%左右是有难度的。

(四)

下午在叔叔家吃了一些西瓜,可能是肚子着凉了。 晚上回到村里喝了点酒,第二天早上醒来就感觉很不舒服。 爸爸妈妈都去幸福院吃早饭了,我却没有去,懒洋洋地躺在炕上休息。

回望村里这些年的变化,山变平了,路变宽了,房子也装修了不少,但人却不见了。 西方花了200年才完成的城市化,我们只用了40年就完成了。 快速的变化给城市带来了众所周知的城市病。 事实上,这场巨大的浪潮不仅改变了城市,也改变了农村地区。 现在的村庄,除了风景和几个熟悉的面孔外,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村庄了。

有时,我什至怀疑那到底是不是我的家乡,因为它离我记忆中的家乡越来越远。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,都能意识到自己和村子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莫名的差距。

妈妈吃完饭回来,给我一个人煮了一碗鸡蛋面。 聊天中我了解到,早上吃大枣的人就更少了,很多昨天回来的村民吃完晚饭就回到了城里。

免费吃饭,免费住宿。 没有人能说现在的社会和政策不好。 然而,村里仍然留不住人,别说年轻人,就连还能生活自理的老人也留不住。 这个问题是非常现实的。 据悉,该市正在评估数百户幸福之家的后期运营状况和效益,以决定是否在全县所有农村地区全面推广该项目。 看来预期并不乐观。

我认为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。

一是基层医疗服务没有跟上。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,他们更容易生病。 村里没有办法看病。 最近,你必须去镇上的卫生中心。 这在平时是可以克服的。 然而,遇到下雨、下雪等天气情况,一旦生病,买药就成了问题。

然后就是交通不便。 以前有固定的班车。 后来私家车多了,班车生意就不太好了。 另外,农村人口几乎消失了,对公交车的需求也越来越少。 班车成了亏本生意,自然没人做。 于是,留在村里的少数人进城经商就成了问题。 他们只能搭便车或者让孩子回来接他们。

还有一个新情况。 一些回到村里的老男女,在村里住不了几天,但也确实住不下去了。 他们说这是“不繁荣”。 与城里不同,晚饭后去广场散步时,总是有很多人。 人们跳秧歌、打牌,热闹非凡。 回到村里,吃完三顿饭,我就只能用手机看视频来打发时间。 看太多会很无聊。 概括起来,就是文化活动的缺乏。

下午,按照计划,我也开车回城了。 昨天回来时,随处可见停在路边上坟的汽车,但早已不见了踪影。 我认为这可能会成为未来许多年的普遍现象。 在社会大变革时期,千百年不变的生活方式或许还能给人安全感,但很难给人意义感。 生活需要重新塑造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GZ13体育新闻资讯【中国/国际】官方网站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 表情:
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8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

取消
微信二维码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